智慧化農業是資源軟整合的農業。在互聯網時代,農業通過網絡、信息等進行資源軟整合,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傳感器、機器人基礎之上形成智能農業,尤其是以全鏈條、全產業、全過程的無人系統為特征。智慧農業是利用農業標準化體系的系統方法對農業生產進行統一管理,所有過程均是可控、高效的;農業服務提供者與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信息通道通過農業標準化平臺實現對接,使整個過程中的互動性加強。智慧農業可以通過網絡和信息對農業資源進行軟整合,增加資源的技術含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智慧農業時代的智能化作業。
隨著我國在“三農”領域多年“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探索,基本上解決了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溫飽貧困、危房改造、環境整治、吃水用電、交通設施等硬件問題,并在農業的科技研發、惠農政策補貼,農民的觀念改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投身農業農村的創業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在大城市周邊和景區周邊,已經形成熱點,在個別環節、個別領域和個別區域,智慧農業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首先,智慧農業表現為第一、二、三產業的“三產”融合互動。通過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更新農業現代化的新理念、新人才、新技術、新機制,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形成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即發展“第六產業。第六產業做的不是簡單的“1+2+3”,而是綜合乘數效應。
其次,智慧農業表現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融合互動。農業根植于農村,養育著農民,“三農”共生共存,就像人身體的肌肉、骨骼和血液一樣不可分割,任何將三者孤立開來的考慮和發展最后都會失敗。不管是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必須放在“三農”的背景下,通過發展智慧農業,帶動農村的鄉土文化復興,動農民的富裕小康,實現“三農”的統籌發展。
再次,智慧農業還表現為生產、生活和生態的“三生”融合互動,以及城與鄉、工與農、知識與資本、線上與線下等社會多要素的融合互動。在三產融合、三農融合的基礎上,投資者和經營者還要置身于時代大背景和消費大環境下,開發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生活工作兩不誤、知識和資本平等互換線上和線下共同營銷推廣的泛農產品。智慧農業不僅提供的內容是豐富的,模式也是多樣的,諸如鄉村文創、互聯網技術、眾籌私人定制、綠色共享理念等都將成為智慧農業時代的標簽。
智慧農業是靠知識和資本推動的,是以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商業模式為前提以新技術、新機制、新人才和新資本下鄉為內容,以城鄉統籌和社會資源大融合為目標的現代化“三農”解決方案。智慧農業以全社會“共贏共享”為目標,出售的不再是某一系列農村產品,而是一種讓人向往的鄉村生活方式。不管是參與、共享,還是體驗、購買,均伴隨著一種情懷。因此,智慧農業追求的是體驗的“廣”,旨在打造一個泛農業的生態圈,充分進行資源的軟整合。
智慧農業最顯著的特點是利用現代化工具來管理農場,農視云為各中小型及大型農場提供可視農業直播平臺,他具有視頻監控、數據分析、追溯源頭等功能,給農場主和消費者直觀的傳達農作物的生成情況。讓買賣更加安全透明。
更多內容推薦:全自動無人農場溯源系統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