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設施技術、漁業裝備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水產養殖業進入了設施化養殖階段。通過現代技術將人為干預水產養殖環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養殖風險,這些都離不開這些現代化工具,利用互聯網工具實時監控魚類生長情況,實現漁業可視化管理。
另外隨著水質傳感技術、納米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水產養殖向著精準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在池塘養殖系統中,通過建立水質與氣象實時監測系統,獲取溶解氧、水溫、鹽度、氧化還原電位等物理及化學指標和光照、氣溫、氣壓等氣象指標,實現養殖環境信息實時監測和養殖裝備的自動控制。
微孔納米管增氧技術已在國內得到大量普及和應用,大幅提高增氧效率,降低增氧能耗。工廠化養殖系統的水質調控以固形物過濾、生物膜過濾、殺菌、增氧為目的,在陸基工廠養殖中,微濾機、生物流化床、蛋白分離器、紫外殺菌等技術得到應用,陸基工廠養殖模式從流水為主向全封閉循環水養殖轉變。通過20多年來的實踐,我國的淺海網箱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是網箱養殖面積還是養殖產量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從產業的總體水平看,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在諸如養殖技術與操作管理水平、魚病防控能力單位養殖面積產量、魚類品質、養殖飼料與營養、水產品精深加工、養殖配套設施以及集約化、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實現池塘養殖過程信息實時獲取、養殖過程精準控制、自動化操作,降低魚類環境脅迫應激水平,為水生動物創造適宜、安全的生長環境,提高養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通過以上現代化手段優化傳統的養殖方式,保證了產量的情況下也解放了人們緊繃的神經,體現了可視化管理與物聯網監控帶來的便利,并走向現代化漁業養殖之路。
更多內容推薦:畜牧業的智能化離不開現代工具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