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信息化正朝著高強度的農業信息產業方向發展。20世紀60年代美國已經全面實現機械化,1980年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19972美元,隨著農業智能裝備的發展,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猛增,2006年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45000多美元,相當于中國40多倍。放眼全球,現代農業發展比較成熟的美國來說,他們的全球電子信息網絡都已建成,體系也相當完整,農業信息也進入電子計算機網絡時期實現多國通信網絡連通。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技術相對于國外來講起步較晚,在經歷了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和學科成熟階段后,目前農業信息學科研究的方面更加深入,層次更清晰,研究方法也逐步走向成熟,與之相關的學科理論已經形成,學科體系也正在漸漸明確,而要滿足我國2020年國民經濟的發展目標,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必須達到16000元,要比現在翻一番。農民文化程度低,信息意識弱,信息供給與需求對接困難,低收入的農民和弱勢的農村,是制約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根本問題。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素質較城市人口普遍低下,造成農民接受新知識愿望不強,接受技術能力低。這也造成了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技術應用難、成果轉化率低,因此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也相對較低。
實現現代農業,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手段投入是發展未來農業的重要舉措,我們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將傳統農業走向互聯網+時代的現代農業之路,實現低成本高回報的現代農業,農視云可視化農業直播平臺將遠程監控、視頻安全溯源、智慧農場管理等現代管理技術解決當下管理上遇到的難題。
更多內容推薦:農視云安全追溯系統解決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