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互聯網+”農業蓬勃發展,多家大型平臺商積極下沉推進,以郵政、供銷為代表的傳統城鄉流通網絡積極上線發展,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新興領域專業電商積極探索商業模式,上行下行雙向流通,多元主體良好互動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受村民教育文化水平和快遞物流可達性限制,農村電商發展必須以強有力的線下服務體系作為支撐。現階段,通過實施“農村戰略”,電商平臺初步建立了線上平臺、縣鄉村三級服務團隊、倉儲物流網絡一體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過去,城鄉分割發展階段,農產品進城高度依賴于有限的批銷渠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往往出現“賣難”或“賣不上價”,農民只獲得有限的生產環節收益。依托電商平臺交易大數據產生的快捷征信評價,緩解了小微金融信息不對稱、風險控制難問題,有利于降低普惠金融管理成本。
強化“互聯網+”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工作的結合力度
一是要把“互聯網+”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及農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通過綜合農技服務、農資配給、銷售支持等方式,提升農業生產的精細度和價值含量。強化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要加大對農村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推進寬帶進村到組入戶,加速推進第四代移動互聯網絡覆蓋農村,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數字鴻溝”的硬件基礎,電商扶貧試點應在指定期限內實現“村村通寬帶”和通信網絡升級改造。
三是要通過基站用電定向補貼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電商扶貧試點縣對貧困戶給予一定量的手機免費流量、對參與電商培訓人員給予手機流量支持,按照農戶實際網上交易額給予網絡資費補助,為廣大農民提供“用得起、用的明白、用的放心”的互聯網連接。
互聯網農業的發展為現代農業的轉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可視化管理,智慧農業解放人們傳統的耕種與銷售模式,實現自動化、商業化、現代化農業。
更多內容推薦: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