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業生產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實踐主要集中在農業設施生產環境監控、土壤墑情監測、農產品質量溯源以及糧食儲運等環節,應用雖發展得有聲有色,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農業領域物聯網應用推廣存在的問題。
應用推廣方面有困難,在現有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制約物聯網應用規模化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村人均占地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而且基本是包干到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不適合物聯網應用的大規模推廣。個體農戶要部署諸如土壤養分檢測和配方施肥的應用智能自購設備,這種方式,成本高、風險大,效益也不明顯。目前,設施農業發展得較有起色,這是因為大棚或果園的生產方式易于管理,且能夠在成本和效益之間找到平衡。但真正的農業生產應用應該是面向大面積的室外田地而不是大棚。室外田地缺乏統一的大面積規劃和管理,因此嚴重地阻礙了農業物聯網應用的大范圍推廣。
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造成應用推廣困難。推廣物聯網應用首先要部署傳感器,農用傳感器多為土壤監測、水質檢測等化學類傳感器,傳感器成本較高。如測濕度、溫度、二氧化碳的傳感器價格昂貴,后期維護成本又高,而作為農作物利潤率普遍較低,因此部署傳感器的投入產出比不高,農民部署傳感器的意愿并不強。如何讓農民和農業企業看到物聯網應用的效果和可能帶來商業價值,是物聯網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