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除了在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把控和產量上得到重大突破,在零售方面也實現了智慧化管理,我們在分析消費者需求時,需要考慮以怎樣的方式來拉動供應鏈,通過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作為源頭出發。就農產品上行而言,運營的有效性在于以下幾點。
①農民種植(養殖)的農產品能賣掉。前提是農民知道自己要種植什么農作物、種植多少,產銷信息要對稱,根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消費偏好反過來指導農作物的生產,最終形成C2B的種植模式。
②賣得好。前提是農產品要有地區特色、品牌性、故事性,實現品牌溢價。
③投入的生產資料成本要低。前提是打通“農產品上行、生產資料下行”的雙向通道,農戶根據農產品上行中挖掘到的消費者行為偏好決定生產資料的合理投入。
④成本優勢。相比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服務商主導下的供應鏈上行的成本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不管是農產品的種植(養殖)、農產品的品牌性和故事性,還是農產品投入的生產資料和服務商上行之路的成本控制,都是與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分不開的。所以,農戶需要建立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數據分析,全面把控農產品供應鏈上行之路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并反向作用于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供應鏈服務的具體方式和渠道選擇。
農視云可視化農業直播平臺結合智慧農業的特點,借助互聯網工具將農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得到進一步的緊密相連。
更多內容推薦:農業大數據對農業發展的作用